白癜风的治愈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bdfyc/150828/4687762.html

摘要:《医门揽要》一书上卷主要论述脉诊,内容丰富,笔者通过阅读归纳《医门揽要》中脉论原文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,梳理兰氏脉诊相关规律,发现兰氏既继承了仲景等先贤理论,又善于结合自身的临证经验加以创新发展,在其论述的多种脉象中尤其重视“浮沉迟数”四大主脉,其脉诊突显人迎、气口、妊娠、四时等诊法,并将诊脉与八纲、五脏、卫气营血、六经等辨证方法融汇贯通,提出了新的诊脉思路。兰氏脉诊是兰茂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现代临床具有很好的指导价值。

关键词:医门揽要;兰茂;脉诊

《医门揽要》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兰茂先生的著作之一,其书分为上下两卷,上卷专论脉法证治,下卷专论病证方药,《医门揽要》经过清代管暄等校订,年又经现代学者楚更五教授等人《重订医门揽要》而传诸于世,近年来随着兰茂医学的影响扩大,深入研究兰茂学术思想的学者众多,本文就兰茂脉诊内容做简要梳理,通过分析兰氏脉诊诊法、以辨证方法测脉、脉诊指导临床运用等方面做阐述,以促进中医学者对兰茂医学有更全面的认识。

1.兰氏脉诊诊法

1.1脉诊指法诊脉是中医四诊之一,在我国历史悠久,是历代医家长期医疗经验总结,常见有“三部九候、三部诊脉、寸口诊脉”三种。《医门揽要》上卷中兰茂的“切脉论”,论中强调诊脉之道,应先调医者自身气息,平心静息,清晨平旦之气未散为诊脉之最佳时机,强调诊脉先定关脉,次定寸脉,最后定尺脉,指下先轻诊而后再重诊。兰氏认为“脉者血气之本也”,血气的充盈、亡脱,稍减、不足对应着脉的盛、衰、迟、微。兰氏提出高矮胖瘦辨脉,以高、矮论脉长、短,诊脉下指讲求疏密不同;以胖、瘦论脉细、洪,诊脉下指讲求轻重有别,以性情急躁、缓慢论脉急、缓。兰氏对于诊脉结合血气强弱、身材高矮胖瘦、性情急缓等提出了不同的观点。

1.2脉诊次序兰氏强调“诊脉男士先诊左手,女士先诊右手”。《医宗金鉴·幼科心法》虎口三关部位脉纹形色提到“男从左手女右看”,关于诊脉“男左女右”的解说,从表面含义上似乎男性重在左侧,女性重在右侧,也符合男以气为主,女以血为主;但都不能具体的概括“男左女右”之说,这往往还与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礼仪、“男尊女卑”有关,中国古代文化中盛行“以左为尊”。一些学者认为“男左女右”之说也与寸关尺三部分属的脏器有关,最终也不能得出一致性结论。所以“男左女右”观点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并不能笼统机械的理解。兰氏脉诊重视“尺脉”,认为疾病不外乎阴阳,而欲辨知阴阳,全以两尺脉为主。

1.3脉诊部位人迎寸口诊脉法作为古人常用的一种诊脉方式,对“人迎”“寸口”的定位尤为重要。兰氏在《医门揽要》中提倡人迎、气口诊脉法,气口又称为寸口,《脉经》中云“左为人迎,右为寸口”。《灵枢·经脉篇》曰:“手太阴之脉,入寸口,上循鱼际”“胃足阳明之脉,下人迎”。寸口脉位于手太阴经的循行部位,而人迎脉则位于足阳明经的循行部位。王叔和在《脉经》中将人迎寸口定位为桡动脉的左右,结合兰氏在书中左右手脉形图中将左手寸口脉定位为人迎,右手寸口脉定位为气口。兰氏曰“关前一分为人迎,关前一分为气口”;与王叔和之人迎、寸口脉定位一致,兰氏人迎、寸口诊脉观点虽然与《内经》中将人迎脉定位为颈总动脉有异,历代医家学者对此观点不一,但并不影响临床诊病,同时也符合现代诊脉的思维。

2.以辨证方法测脉

2.1结合八纲辨脉兰氏脉学中提出了“浮沉迟数”四大主脉,又以“浮沉迟数”辨阴阳,则浮数为阳,沉迟为阴。浮脉又分为浮洪、浮滑、浮涩、浮空之脉,浮洪、浮涩为阳;沉脉又分为沉紧、沉滑、沉细之脉,沉紧、沉细为阳,沉滑为阴,兰氏提出沉滑之脉常为气脱,当从容和解;迟脉又分为迟缓、迟沉、迟空之脉,迟缓为阴,主虚证,迟沉有力为阳,主积滞,迟空之脉则是阴阳将绝。兰氏告诫后世学者凡遇迟脉,都要以升提、补益之法治疗;数脉又有数洪、数滑、数紧、数沉之脉,数洪为阳,数滑为阴。兰氏认为病不外乎阴阳,欲辨阴阳,全以两尺脉为主。在寒热虚实辨脉时主张“以疾迟辨寒热,以有力无力断虚实”。虽然兰氏与后世诸多医家对八纲辨脉观点不同,兰氏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提出了自己对于八纲辨脉独到的见解。

2.2结合脏腑辨脉兰氏提出五脏之常脉“心脉宜洪,肝脉宜长,脾脉宜实,肺脉宜浮,肾脉宜沉,命脉宜细”[1]。此处命脉指命门之脉,即左尺候肾,右尺候命门。洪脉在卦为离,在时为夏,在五脏对应心;长脉在卦为震,在时为春,在五脏对应肝;实脉在卦为艮,在时为长夏,在五脏对应脾;浮脉在卦为乾,在时为秋,在五脏对应肺;沉脉在卦为坎,在时为冬,在五脏对应肾;五脏之脉各有特点,与此相反便为病脉,临床需谨慎辨别。

2.3结合六经辨脉关于六经辨脉《伤寒论》中总结有:“太阳病脉浮,阳明病脉大,少阳病脉弦,太阴病脉弱,少阴病脉微细,厥阴病脉弱”。兰氏在其著作中提出“太阳经,主小肠、膀胱,其脉浮洪,寸关尺脉俱浮,为太阳病;阳明经主大肠、胃,阳明脉长;少阳经主三焦、胆,少阳脉弦;太阴经主肺、脾,其脉沉细,寸关尺俱沉,为太阴病;少阴经主心、肾,少阴脉沉;厥阴经主心包、肝,厥阴脉微缓”[1]。

2.4结合卫气营血辨脉兰氏提出“数紧之脉为汗在气分,宜用荆芥、苏叶之类解表;数沉之脉为汗在血分,宜用川芎之类治”[1]。考究此处之“汗”应理解为“邪”,意为邪气,其理论思想实质是卫气营血辨证,邪在气分,本证多由卫分证不解,邪传入里,亦有初感邪气直接入气分而成。数紧之脉为邪气束于表,需用解表法鼓邪外出;数沉之脉为邪气入里,需用血中之气药川芎祛邪而活血行气;兰氏提出“若左侧尺部出现数脉,则当运用清阴分热的青蒿治疗”,左尺部候肾,肾脉数,则提示肾中之阴火妄动,需运用青蒿等清营热治之,兰氏在书中论述“卫气营血”并不全面,有待进一步收集考证。

3.脉诊的临证指导运用

3.1以四时主脉指导用药规律“弦、洪、毛、石”为四时脉之特征。在《难经》第十五难中对四时之脉阐述具体如下“春脉弦者,肝,东方木也,万物始生,未有枝叶,故其脉之来儒弱而长,故曰弦。”弦脉生于木气,木能曲能柔,太过不及皆为病脉,弦脉为病,在于枢机不利,宜“疏、和”;“夏脉钩者,心,南方火也,万物茂盛,垂枝布叶,皆下曲如钩,故其脉之来疾去迟,故曰钩。”钩脉亦称洪脉,洪者,大也,以水喻也。形容脉来洪大,来盛去衰之意。钩者,以木喻也,如腾涌之波,燎原之火;“秋脉毛者,肺,西方金也,万物之所终,草木华叶,皆秋而落,其枝独在,若毫毛也,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,故曰毛。”秋季万物收成,其气从散大之极自表初收,如浪静波怡,烟清焰熄;“冬脉石者,肾,北方水也,万物之所藏也,盛冬之时,水凝如石,故其脉之来沉儒而滑,故曰石。”冬季万物合藏,其气收敛沉降,如汇潭之泉。兰氏继承了前人的学术观点,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,善于运用四时之脉诊治疾病,特色鲜明,疗效显著。

兰氏认为春季病多风邪,临证喜用清凉疏风药,如荆芥、薄荷、防风等;夏季病多暑热夹湿为患,常用芳香疏利之品,如柴胡、黄芩、藿香、香薷等,亦常加用苍术、厚朴、陈皮、法半夏等行气燥湿之品;秋季病多燥邪,常用清凉滋润之品,如杏仁、桑叶、桔梗、沙参、玄参等;冬季病多寒邪,常用辛温疏利之品,宜选用温热性药物,外助阳气,内消阴火,祛寒邪外出,使正气得复,如黑附片、干姜、肉桂等。云南名医姚贞白先生对四时用药也有相似的观点,值得借鉴。

3.2.诊妊娠脉诊妊娠脉之法始于《内经》,其对妊娠脉描述为“身有病而无邪脉”,就是指身体虽有症状反映,而三部脉浮沉大小正等,无弦、芤、涩等脉象,便是有孕之征;早在晋代王叔和的《脉经》中就指出“肾名胞门、子户,尺中肾脉也,尺中之脉,按之不绝,法妊娠也,三部脉浮沉正等,按之无绝者,有娠也”,妊娠以后,气血下聚以养胎元,胞宫内实,多表现为两尺脉滑利有力。笔者查阅相关文献,诸多医家都认为妊娠脉多以滑利为主。兰氏在《医门揽要》中首次提出以洪疾之脉论妊娠,洪脉是形容脉来极大,壮如洪水,来盛去衰;疾脉是形容脉来一息七到八至,较数脉尤甚。而兰氏此处妊娠洪疾之脉主要是对男女性别的判断,与李时珍等后世医家观点不一,是为脉诊一大特色。

3.3重视脾肾兰氏曰:“浮脉诸病责之于肾,盖水为万物之母,五行生克,然水又责之于脾胃,盖脾胃强盛则饮食消化,而津液自生生不息也”[1]。根据五行生克理论阐述了脾肾在五脏之中的重要性,并提出肾以阴阳论,分为阴虚、阳虚,阴虚治以六味汤;阳虚治以八味汤;而脾以气论,为中气虚,治以补中汤;兰氏的重脾肾的学术观点与仲景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》五脏之中脾肾为主的学术观点一脉相承。

3.4辨治外感、内伤兰氏通过人迎脉与气口脉之强弱来辨别疾病外感、内伤。兰氏提出“人迎大于气口是外感,宜表;气口大于人迎是内伤,宜解”。辨别外感、内伤之后,外感病多为六经、卫气营血等病症,治疗以发汗透邪外出为主,内伤疾病多为脏腑、气血津液等病症,兰氏在气口诊治伤风合症时将人迎大于气口为外感伤风,属实证,治疗以疏风解表,以参苏饮、九味羌活汤、升阳散火汤、六和汤等治之;气口大于人迎为内伤,属虚证,治疗以补益升提,以十味补中汤、十全大补汤等治之。内伤疾病包含许多疾病,治疗应结合病患体质遣方用药。

3.5以左右寸关尺的“浮沉迟数”辨治五脏疾病以左寸心脉浮主病为例,左寸心脉浮包括浮洪、浮滑、浮沉脉,浮洪脉主太阳眩晕,两目昏花,心神恍惚,经闭头晕;其病病机根源为心血亏虚、虚火妄动;需辨别性别、体质、年龄而确立治法,男子年老脉浮洪者以六味汤、金匮肾气丸治之,妇女多郁治以逍遥汤,妇女年老气血亏虚、脾不舒畅治以归脾汤;经闭头晕者,以逍遥汤加减或桃仁承气汤疏肝解郁,调畅气机,活血化瘀。浮滑脉主风痰症,中风不语,颠狂症;中风不语、颠狂症其病机根源均为痰症,中风治以十全大补汤、八珍汤等补益气血,癫狂症宜先以莱菔子、酸矾、花椒目催吐,后再以四君子汤加肉桂、附子、红花、半夏、菟丝子温阳益气,健脾化湿治之;在论治中风不语时,兰氏主张扶正以攻邪,坚持扶正则邪气自除。浮沉脉主头痛,其病机根源主要为虚火上炎,病位在心,心火之动常归因于肝火之动,最终归于肾水亏虚不能涵养肝木,故治以六味汤、逍遥散;然头痛亦有实火,多为上焦心包络之火,宜黄芩、黄连苦寒之类泻之。兰氏将左右手寸关尺六脉一分为六,再以各部脉浮沉迟数一分为四,总共分成二十四个大类,并提出病因病机、治则、方药,上述“左寸心脉浮主病”仅为其中之一。

4.小结

当代诸多医家采用现代医疗技术对中医诊脉进行了客观性研究,尝试从不同角度采集与阐释脉象信息。目前研究兰茂脉学的学者较少,或多为单一疾病的脉诊规律研究,并未对兰氏脉诊进行系统的研究,笔者学识浅薄,以期通过梳理兰氏脉诊内容,进一步整体的去认识、挖掘兰氏脉学精髓,兰氏主张以脉对病证进行分类,注重体质学在临床的运用,其脉诊理论既有仲景等先贤之传承,也有其自身临证独创,需要深入研究、仔细推敲。

来源:国医在线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xuancana.com/xstx/1162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