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气汤是《伤寒论》里面很著名的一组方剂。其针对不同病人有大承气汤,小承气汤,桃核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之分。针对不同病证,仲景在《伤寒论》中有详细描述。但上述方剂有一个共同点,即多攻下或活血,方中多用大黄、芒硝、桃仁等,以泻法为主,并未兼顾虚证病人。

大黄

时至明清,吴鞠通在《温病条辨》中提出攻补兼施,生津泻下,泄热滋阴的治则,提出了“增液汤”和“增液承气汤”。

增液汤由玄参、麦冬、生地三味药组成,此方一改之前泻下重用大黄或芒硝的思路,以补药之体,做泻药之功,方中药物应用剂量较重,一直以来均有“补药之体做泻药,若非重用不为功”的说法(玄参30克、生地及麦冬各24克,)。

麦冬

其方中玄参苦咸微寒,能滋阴降火,通二便。《神农本草经》谓其“治腹中寒热积聚。”,故在此方中为君药。生地甘苦而寒,清热养阴,壮水生津,与玄参相须为用,以增玄参滋阴润燥之力;而麦冬滋肺胃之阴,因肺与大肠相表里,故用来做臣药。以上三味,虽均为养阴药物,不同于肉苁蓉(温阳通便)等,而是性味寒凉而兼味苦和咸,具有润而不滞的特点,特别在大量应用时,还具有濡润通便的作用,既可攻实,又可防虚。

玄参

面对津亏体虚的病人,显然首先应该滋阴生津,吴鞠通自述,增液汤为“增水行舟”,河流干涸,自然小舟无法行驶。但当河流已经有足够的水,没有动力,小舟也无法行驶。这就要谈到吴鞠通的“增液承气汤”了。

中医古法:增液才可行舟

在“增液汤”的基础上,加上大黄9克,芒硝4.5克,以涤荡肠胃,下气通腑,在临床应用中,笔者认为,吴鞠通的意思并非强调大黄、芒硝的确切剂量,而是强调在增液汤基础上,硝黄的用量要较《伤寒》原文为少。一来,本身增液汤就有濡润通便的作用,二来,增液汤面对的病人并不耐大黄、芒硝攻伐,毕竟大黄身为“将军”,力道峻猛,吴氏此来也符合攻伐之药,中病即止,不可多服。

以上可见,温病学中增液汤及增液承气汤之发明,可见鞠通对在温病过程中十分重视保护津液,为对阳明温病阴虚热结之证治之一大发展。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xuancana.com/xspz/1084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