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癜风正规医院 https://yyk.39.net/bj/zhuanke/89ac7.html

导读:今天学习生地黄配伍大黄的4大功效及其用法。

生地黄和大黄是一组多功效的配伍。

此配伍具有活血化瘀,清热凉血,泻火解毒,养阴泻下,止血等多种功效。

该配伍结构功效较多,有些功效为二者共有的直接功效,相须相使而增强原有功效(如活血化瘀、清热凉血),有些是配伍功效(如养阴泻下),故以下分别讨论该结构不同功效的配伍机制和临床运用。

01活血化瘀

生地黄能活血化瘀。

《神农本草经》曰:“(生地黄)主折跌绝筋,伤中。逐血痹。”

《药性论》曰其“通血脉,……破血,通利月水闭绝。……捣敷心腹,能消瘀血。”

徐之才《药对》的按语称生地黄为“散血之专药”。

大黄力猛善走,直达下焦,深入血分,下瘀血,破留瘀积聚。

《别录》谓大黄可治“诸老血留结”。《日华子本草》谓大黄能:“通宣一切气,调血脉。”

二药相伍,活血中生地黄能养阴血,可防止大黄活血逐瘀过猛而伤好血,生地黄活血与大黄下瘀相合,血行畅而瘀得下,活血逐瘀之功倍增,为治疗瘀血证的常用配伍。

对所收集的生地黄方剂的药物配伍研究结果显示,该配伍发挥活血祛瘀功效的使用频率为13.64%,高于该配伍其他功效的使用频率(清热凉血功效使用频率次之,为6.20%),显示了该配伍活血功效之常用。

《古今医鉴》二黄散,即以该二药治疗“妇人室女经脉不通”。

治疗跌打断骨破伤,可配伍川芎、当归、红花、黄连等,如《伤科补要》象皮膏。

治疗蓄血证,可配芒硝、桃仁、当归尾、穿山甲、桂枝同用,如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代抵当丸。

02清热凉血、泻火解毒

生地黄甘寒微苦,质润清凉,长于清热凉血,滋阴生津;大黄苦寒沉降,寒能清热解毒,既入气分,又入血分,可借沉降通便作用使上炎的火邪热毒得以下泄,有泻火凉血解毒之功。

二药均性寒,生地黄清中有养可顾护阴液,大黄清中有泻,泻可助清热之力,共奏清热凉血,泻火解毒之功。

常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、衄血,及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、咽痛、牙龈肿痛和痈疮肿毒。

治热毒疮疡痈肿,内服、外用均常用该配伍组方。

治疗火邪上炎之目赤肿痛,可配伍芒硝、没药同用,如《圣济总录》地黄散。

治疗肺脏气实,心胸烦闷,咳嗽喘促,大肠气滞,可配伍杏仁、枳壳、牛蒡根、郁李仁同用,如《太平圣惠方》泻肺大黄煎。

外治热疮,可配伍黄连、黄柏、白鼓、升麻等熬膏外敷,如《刘涓子鬼遗方》生地黄膏。

03养阴泻下,润肠通便

生地黄甘寒微苦,质润清凉,长于滋阴生津;大黄力猛善走,走而不守,入阳明能荡涤胃肠实热积滞,峻下实热,推陈致新,故《神农本草经》谓其能“荡涤肠胃,推陈致新”,为治疗积滞便秘的要药。

二药配伍,攻补兼施,动静结合,泻下热结以存阴,养阴增液以助通便,泻下而不伤正,共奏养阴泻下,润肠通便之功。

适用于实热或燥热积滞停留肠胃,阴亏津少之大便秘结,脘腹胀满,口干咽燥,舌红苔黄,脉细数等。

治疗阳明温病,津液不足,无水舟停,下之不通,间服增液仍不下者,可配伍玄参、麦冬、芒硝同用,如《温病条辨》增液承气汤。

若妇人血虚,大便秘涩,可配伍当归、川芎、白芍同用,如《古今医统大全》玉烛散。

治疗大肠结燥不通,可配伍熟地黄、当归、升麻、桃仁、火麻仁、红花,如《兰室秘藏》润肠汤。

04止血

生地黄能凉血止血、补血止血、活血止血,其止血功效是清热凉血、滋阴养血、活血祛瘀这些直接功效单独或相互协同发挥的结果,止血功效运用范围较广,经配伍可用于各种出血病证。

故《本草蒙筌》谓生地黄为“止血溢吐衄单方”,现代药理也证实了生地黄具有促凝止血的作用。

大黄也有止血功效。

大黄用于血证,大多认为是取其苦寒降泄、清热泻火、导热下行之功,降其上炎之火,以止上溢之血,使气火降则血易止,寓有“釜底抽薪”之意,而多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。

也有少数医家认为大黄既能清热,又能化瘀止血。如唐容川认为“大黄一味既是气药,又是血药,止血不留瘀,尤为妙药。”

近年来,对大黄止血的研究较多,用于上消化道出血,不管寒热虚实,用单味大黄粉或片,均有较好的疗效,说明大黄的止血功效是通过多方面作用机制来发挥的。

生地黄和大黄合用,取二药均性寒,既凉血止血,又活血止血,止血而不留瘀,相须为用,止血力增强。

常用于血热或瘀热之吐血、衄血、咯血。

故《得配本草》云:“(大黄)得生地汁,治吐血刺痛。”

《伤寒总病论》大黄散即以二药配伍(地黄汁半升,生大黄末1方寸)治疗”吐血百治不愈”。

治疗内热壅迫,经前吐衄,可配伍当归、白芍、川芎、黄连、黄芩同用,如《医宗金鉴》三黄四物汤。

治疗膈热面赤,或胸中痛,或吐血色紫黑,可配伍赤芍、当归、丹皮、荆芥、阿胶、滑石、延胡索、桃仁同用,如《嵩崖尊生》抽薪汤。

现代有报道用生地黄和大黄配伍为主,治疗月经过多、闪跌血崩、产后便血均获得良好疗效。

注: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!本文选摘自《至阴之品-地黄说》,李卫民、邓中甲主编,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,.8。本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xuancana.com/xsgj/1055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