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复方配伍中,有些药物应避免合用。《神农本草经》称这些药物之间的关系为“相恶”和“相反”。据《蜀本草》统计,《本经》所载药物中,相恶的有六十种,而相反的则有十八种。历代关于配伍禁忌的认识和发展,在古籍中说法并不一致。金元时期概括为“十九畏”和“十八反”,并编成歌诀。什么是「十八反」?是古代医家所总结的用药配伍禁忌经验,这些药物同用会产生毒副作用。

  歌诀如下:所谓“十八反”,即:

  甘草反甘遂、大戟、海藻、芫花;

  乌头反贝母、瓜蒌、半夏、白蔹、白芨;

  藜芦反人参、沙参、丹参、玄参、细辛、芍药。

  十八反歌诀:

  本草明言十八反

  半蒌贝蔹芨攻乌

  藻戟遂芫具战草

  诸参辛芍叛藜芦

  ——《珍珠囊补遗药性赋》

  第一句: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

  第二句:半(半夏)蒌(瓜蒌)贝(贝母)蔹(白蔹)芨(白芨)攻击或与乌(乌头)相对

  第三句:藻(海藻)戟(大戟)遂(甘遂)芫(芫花)都与草(甘草)不和

  第四句:诸参(人参、丹参、沙参、元参等所有的参)辛(细辛)芍(赤芍白芍)与藜芦相背叛

  而“十九畏”指的是:

  硫黄畏朴硝,水银畏砒霜,狼毒畏密陀僧,巴豆畏牵牛,丁香畏郁金,川乌、草乌畏犀角,牙硝畏三棱,官桂畏赤石脂,人参畏五灵脂。

  十九畏歌诀:

  硫黄原是火中精,朴硝一见便相争。

  水银莫与砒霜见,狼毒最怕密陀僧。

  巴豆性烈最为上,偏与牵牛不顺情。

  丁香莫与郁金见,牙硝难合京三棱。

  川乌草乌不顺犀,人参最怕五灵脂。

  官桂善能调冷气,若逢石脂便相欺。

  大凡修合看顺逆,炮爁炙煿莫相依。

  此后的《本草纲目》及《药鉴》等书所记,略有出入,但不如十八反、十九畏歌那样普遍认可和传播习诵。

  “十八反”、“十九畏”是历代医家普遍使用的配伍禁忌。“相畏”药对的配伍可使药物某些方面的功效减弱;而“相反”药对配伍则可能产生或增加毒性,危害健康,甚至危及生命。

  然而,在临床实践中,有一部分同实际应用有些出入,历代医家也有所论及,引古方为据,证明某些药物仍然可以合用。张仲景在他的《金匮要略·痰饮篇》中的甘遂半夏汤(甘遂、半夏、芍药、甘草、蜜),甘遂和甘草同用,治疗顽固性痰饮。《腹满寒疝宿食病篇》中的赤丸(茯苓、细辛、乌头、半夏),乌头与半夏同用,治疗寒气厥逆一症。

  而唐代,孙思邈的《千金方》中创制的由反药或畏药组成的的方剂有数几十种之多。如《千金要方》卷七中的风缓汤,乌头与半夏同用;大八风散,乌头与白蔹同用;卷十茯苓丸,大戟与甘草同用,卷十八大五饮丸既有人参、苦参与藜芦同用,又有甘遂、大戟、芫花与甘草同用。

  宋代官方颁布推行的《太平惠民合剂局方》,其润体丸、乌犀丸两方都有川乌与半夏同用。陈无择《三因方》卷十四大豆汤,甘草与甘遂同用。许叔微《本事方》星附散、趁痛丸两方皆半夏与川乌同用。

  金代李东垣散肿溃坚汤,海藻与甘草同用。元代朱丹溪《脉因证治》莲心散,芫花与甘草同用。明代吴昆《医方考》卷一通顶散,人参、细辛与藜芦同用。陈实功《外科正宗》海藻玉壶汤海藻与甘草同用。清代余听鸿《外证医案汇编》辑录名家方案,瘰疬门中也有用海藻、甘草等。

  据统计,在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、《千金翼方》等中医宝典里,相反药同用的处方达多首之多,

  而明代的《普济方》中则收载了个反药方剂,可谓是中医反药畏药方剂的集大成之作。

  可见,相反(相畏)药对的配合使用并非绝对的禁忌。现就临床常用的几对相反(相畏)药对做简单的介绍:

  甘遂与甘草

  (代表方剂“甘遂半夏汤”)

  甘遂苦寒有毒,能泻水逐饮,消肿散结;

  甘草性甘平。

  甘遂与甘草是“十八反”中的药对,《珍珠囊》载“藻戟遂芜俱战草”;

  历代医家均将其列为配伍禁忌。

  但古今医家均不乏使用甘遂、甘草配伍取得奇效者:

  张仲景在《金匮要略·痰饮篇》中创制“甘遂半夏汤”治疗顽固性痰饮:

  其病者脉伏,其人欲自利、利反快,虽利,心下续坚满,留饮欲去之证。

  孙思邈的《千金方》中创“大豆汤”治疗全身浮肿,

  将甘草、甘遂、乌头、半夏两组反药同用,

  取其大吐以去湿,相反相激,取得良效。

  临床也证明,甘遂与甘草相互配伍,功擅逐饮泻水,适用于痰饮留于胃肠,胸中、腹中积水等体质壮实者。

  症见:心下坚满,自利、利后反快,虽利心下仍坚满,舌苔滑腻,脉沉弦等。

  对于甘遂、甘草这对反药之所以对攻逐水饮有奇效的机理。

  历代医家各有见解,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:

  ①藉二药相反之性加强攻饮之力。

  尤怡云“盖欲其一战而留饮尽去,因相激而相成也”。

  李言闻称此相反药同用后会产生“怒性”,李时珍则称为“霸道”。

  所谓“怒性”、“霸道”,都是指相反药配伍后,对机体产生强烈的作用,

  即利用甘遂、甘草相互对抗,激发出猛烈的性能,促进逐水破结的治疗效果。

  李时珍说:“古方多有用相恶相反者。盖相须相使同者,帝道也;相畏相杀同用者,王道也。相恶相反同用者,霸道也。有经有权,在用者识悟耳。”还指出:“胡居士治痰澼,以十枣汤加甘草、大黄。乃是痰在膈上,欲令通泄以拔去病根也。东垣李杲治颈下结核,海藻溃坚汤,加海藻;丹溪朱震亨治瘵莲心饮,用芫花,两方皆有甘草,皆本胡居士之意也。故陶弘景言方亦有相恶相反,并乃不为害。非妙达精微者,不能知此理。”

  ②缓解甘遂之性急。赵良仁云“甘草缓甘遂之性,使不急速,徘徊逐其所留”。

  而现代研究证明,甘草与甘遂合用时的毒性大小,取决于甘草的用量比例。

  当甘草剂量大于甘遂时才有可能增加毒性。

  现代临床就甘遂、甘草配伍(甘遂半夏汤)使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:

  (1)各种类型胃炎、结肠炎、肠结核;

  (2)胸腔积液、腹腔积液(对肝硬化腹水治疗有显效)、心包积液、颅腔积液;

  (3)肾积水、肾小球肾炎、急性肾功能衰竭、遗精、术后尿储留等;

  (4)小儿百日咳;

  (5)癌症;

  (6)疟疾(主张以甘遂末外敷丹田或神阙,内服甘草汤,分图进药)。等等。

  但须注意,以此药对攻邪逐饮,非必要者不可妄试,体质虚弱者不可妄用。中病即止,服后出现腹泻应停药。

  国医大师朱良春用药经验

  朱良春大师讲述他临床70年来,海藻与甘草同用治颈淋巴结核、单纯性及地方性甲状腺肿大、肿瘤;人参(党参)与五灵脂同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、胃及十二直肠溃疡;海藻、甘遂与甘草同用治疗胸腔积液,渗出性胸膜炎,皆效果甚佳而未见任何毒副作用。

  人参与五灵脂

  人参甘平,为补虚扶正要药;

  五灵脂咸温,散瘀止痛,为治血滞诸痛要药。

  人参与五灵脂是“十九畏”中的药对,《珍珠囊》载“人参最怕五灵脂”。

  但前人有清代医家吴瑭《温病条辨》中载“化症丸”,人参与五灵脂同用。

  两药同用,功擅益气祛痰,适用于血瘀痼疾。

  症见:肿块痛如针刺有定处,有出血史,肌肤甲错、毛发不容,少气懒言乏力,舌质紫暗,脉细涩等。

  此种瘀血形成大多与气虚、气滞、血寒、外伤有关,日久不愈的瘀证,

  正气虚弱、无力运血是关键。

  故以人参益气,以五灵脂散瘀。人参得五灵脂,补而不滞;

  五灵脂得人参,防止破血耗气过甚之弊。

  现代研究中,抗应激试验表明,人参、五灵脂合用时作用弱于单用人参,确有相畏效应;

  但两药合用对非特异性免疫的增强,无明显影响。

  此结果提示:人参畏五灵脂理论具有局限性。

  近现代有姜春华先生用此药对治疗肝脾肿大;

  朱良春先生用党参与五灵脂同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。

  除以上例举的四对相反(相畏)药对以外,

  古代和近现代都有应用相反(相畏)药对,

  不但无明显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,而且还取得显效的案例。

  如:“十八反”中,用芫花、大戟配甘草治疗噎隔、薇痕等效猛迅速;

  生乌头、生半夏捣烂外敷,治寒痰积聚所致的腿痛;

  “十九畏”中的肉桂与赤石脂,合用治虚寒腹泻。

  小结

  所谓“沉疴用猛药”,相反(相畏)药对在临床上,常用于治疗某些沉疴重疾、疑难病症。

  而且现代研究证明,相反(相畏)药物合用后是否有不良反应,

  与给药途径、剂量、炮制、煎法等诸多条件有关,“相反”、“相畏”之说并不绝对。

  当然,我们在临床使用相反(相畏)药对时,仍须谨慎、对症的使用。

  然而,相反(相畏)药对的使用也旨在提醒我们,需师古而不泥古。

  临床上,我们常需开拓视野与思维,另辟蹊径,以求得效。

关于医景堂学苑

医景堂学苑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xuancana.com/xsyf/10292.html